skip to Main Content

醫療險該如何買?

天助自助者,若在自己有能力時,透過醫療險轉嫁『因病而貧』的風險,當意外或疾病來襲,自己即可安穩度過危機…
「有了全民健康保險,為何還要買醫療險?」這是許多人在被推銷商業醫療險的疑惑。

健保真的令人失望嗎?消基會保險委員會委員、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林麗銖指出,民眾本來就不應該對政府保險期望太大:「它本來給的只是基本的保障。」

「二代健保,全民更好」,政府大力推薦二代健保,醫療險是否可以就不用買?或是可以降低醫療險的保障額度?

「二代健保」是全民健康保險法修正條例俗稱,有別於民國84年首度開辦的全民健保制度。是政府邀集多位專家數年研擬,為解決健保問題與財務狀況,提升醫療品質與效率,擴大保費徵收基礎,符合社會公平原則,故立法實施的新版全民健保制度健保法案(俗稱二代健保),本法案於100.1.4立法院三讀通過,預計101年實施。

雖然這陣子的爭議大都是屬保費繳交多寡方面,尤其對於非固定薪資者及公司老闆;但對於普羅大眾的鉅大影響,卻是住院診斷關聯群(DRGs)支付的變革。

DRGs 支付制度和先前論量計酬制度最大的差別,後者是依據醫院的服務量給予報酬,通常是報多少給付多少;前者則是根據臨床醫學的治療現況,把住院病患的診斷、手術或處置、年齡、性別等,及出院狀況等條件,將病患分為不同的群組,給予定額給付。

這變革也確實讓已買醫療險的人,得重新檢視原來保障計劃;而未買醫療險的人,亦需好好考慮自身的需求,是否需要或需要何種保險規劃。

上表之說明有些看似矛盾(例,住院日額給付額度要減少或增加?),但實務上,一個人生病還真半點不由人,因為不同病因、不同醫院可能就有不同結果,如何是好?

首先溯本清源,先了解人們為何買保險?因為人的一生中面臨兩項不確定的事,使他或他的家人面臨經濟危機:

1.死亡無法預知:如果在退休前死亡,依靠他而生活的家人,可能馬上陷入生活困境;如果退休後活得很久,他的積蓄或退休金可能不敷漫長生活所需。
2.健康情況無法預知:生病與意外傷害非人所能預知。一旦健康受損,除了喪失工作收入外,也可能支出龐大醫療費用。保險雖然無法幫助人們避開病與死,但是卻可以減輕這兩項事件所帶來的財務衝擊。

健保雖然為國人提供非常好的基本醫療保障,但仍有四大風險缺口得靠自己補足:

1.病房費差額:有時是健保房不足、有時是要提升住院品質。(各大醫院升等病房應補之差額請參考下表)

2.高貴藥材、新型醫材不給付,或自費負擔較重。
3.收入中斷
4.看護費用。

因此有買醫療險的人,除有能力住較好的病房,不須籌措病房差額的費用外,在醫療方面,還有許多健保不給付或須自費負擔的項目,例如:指定醫師費、特殊用藥、醫材、看護費等可由商業醫療險來給付。至於非醫療方面,例如因生病無法工作的損失,健保也未給付,此類損失亦可由保險來補足。

但醫療險種類那麼多,有必要全買嗎?當然必須衡量自身情況而購買。依保險的類型與費用,建議規劃順序如下:

1.適當提高住院日額:支付病房費差額、看護費用與收入中斷之補償費用。

2.提高實支實付醫療:支付住院醫療及高貴藥品、新型醫材等自付額,降低自費負擔。

3.加購手術醫療險:支付住院及門診手術之龐大費用。

4.增加重大疾病與癌症保障:增加一次性給付的醫療險額度,提高治療品質,應付龐大醫療支出,避免生活陷入困境。

5.善用儲蓄還本與投資理財商品:提高退休與生活風險準備金。

曾聽聞聖嚴法師過去因憫念『因病而貧』的眾生,籌措經費而興建慈濟醫院。但天助自助者,若在自己有能力時,透過醫療險轉嫁『因病而貧』的風險,當意外或疾病來襲,自己即可安穩度過危機,不為他人與自己帶來麻煩,或許也是一項義舉或善舉吧。

黃 仁典

現職:「賀柏企管科技顧問(股)公司」總經理。
專長:1. 資訊軟體開發整合服務。
   2. 企管顧問暨教育訓練課程開發研究。

This Post Has 0 Comments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Back To Top